您好,欢迎来到武汉夜生活网!
一,病从口入并非只是指的吃喝
清明节,天气变化多端,早晚温差过大,也是考验我们抵抗力的时候。昼夜温差大,身体虚弱,肺气不足,皮肤卫气不固,这个季节好发流行感冒、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此时需要注意天气变化。
二,高血压防止复发
清明前后,情绪波动比较大,不只是由于祭奠故人的原因。因此如果血压本身就很高的中老年人,注意血压的变化,保持情绪稳定。可适当的做些柔和的运动,转移注意力,避免负重活动,以免引起血压升高。
三,春季养生重在养肝
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中,春季与肝脏相对应,这也意味着在春天这种阴晴不定的气候里,人体肝脏也会有所影响。因此,春季养生的重中之重便是以养肝为主了。春季养肝护肝注重平肝气、养肝阴、疏肝理气。
四,春季失眠危害肝脏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人卧血归于肝”,凌晨1:00—3:00则是肝经调养的时。长期失眠增加了肝的负担,影响人的情绪,出现肝气郁结,肝火旺盛的结果。
五,尽量不食用被定义为发物的食品
春季,关节炎、哮喘等慢性病极易复发,有慢性的人避免吃“发物”。如:海鱼、虾、螃蟹、咸菜、竹笋、竹笋、羊肉、公鸡等。
中医专家推荐清明时节养生知识
清明节前后多喝菊花饮品
春季易上火,肝火旺盛,爱发脾气,实现模糊,眼部分泌物增多,耳赤,面部潮红,口舌生疮,口腔异味等问题。
上火后喝菊花饮品,菊花具有养肝平肝、清肝明目的能力,同时,还可排毒健身、驱邪降火、疏风清热、利咽消肿。
养肝护肝可多按摩这5处穴位
1,太冲穴
“太冲穴”位置在大脚趾得缝隙向脚背上四公分处,被称为人体第一大要穴,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,是肝经的火穴,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。所以通过按揉“太冲穴”,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。
2,行间穴
行间穴”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。它是一个火穴,肝属木,木生火,如果您肝火太旺,就泻其心火。而“行间穴”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。
3,大敦穴
大敦穴肝经的第一个穴位,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。“敦”是厚的意思,“大敦”就是特别厚。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,“井”是源头的意思。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“大敦”穴。
4,足三里穴
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,距胫骨前嵴1横指,当胫骨前肌上。取穴时,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,在腓骨与胫骨之间,由胫骨旁量1横指,该处即是。足三里穴是“足阳明胃经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它具有调理脾胃、补肝益气、通经活络、疏风化湿、扶正祛邪之功能。
5,三阴交穴位
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;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。此穴位为肝、脾、肾三者经脉交汇处,经常按揉此穴对肝、脾、肾有保健作用。
版权所有 娱乐点评 京ICP备17013219号-9